后稷网 - 农为邦本 本固邦宁
您的位置:  >  文化产业网  >  数字文化

换个角度赏文物 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全新数字展

换个角度赏文物 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全新数字展
4月2日,观众在沉浸式剧场欣赏肉形石。新华社记者 齐菲 摄 新华社台北4月2日电(记者齐菲、赵博)台北故宫博物院4月2日至7月28日推出“沉浸故宫数位展——捕捉灵光:寻找新感动”,运用投影、声效、互动科技等新媒体艺术手段,全新演绎《溪山行旅图》《早春图》《万壑松风图》等16件珍贵典藏。 展览共...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年4月6日

以数字之光点亮演艺之美

以数字之光点亮演艺之美
北京国家大剧院对演出进行“8K+5G”直播。  侯 宇摄(影像中国)  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开幕式,“数字火炬手”高擎火炬奔赴主火炬塔。  曹俊杰摄(影像中国) 核心阅读     数字技术带来演艺创作、演艺空间和观演关系的深刻变化,促进艺术创意与科技手段的相互融合,为演艺...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年4月5日

换个角度赏文物 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全新数字展

换个角度赏文物 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全新数字展
4月2日,观众在沉浸式剧场欣赏肉形石。新华社记者 齐菲 摄 新华社台北4月2日电(记者齐菲、赵博)台北故宫博物院4月2日至7月28日推出“沉浸故宫数位展——捕捉灵光:寻找新感动”,运用投影、声效、互动科技等新媒体艺术手段,全新演绎《溪山行旅图》《早春图》《万壑松风图》等16件珍贵典藏。 展览共...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年4月4日

数字艺术展:为观众带来多重感官新体验

近两年,各种主题的数字艺术展频频举办,为观众带来了多重感官新体验。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数字艺术展正在迅速崛起并成为当今艺术界的新潮流。它以独特的魅力和创新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和艺术家。 数字艺术展中的“数字”有多重含义。 一方面,“数字”可以表示展览采用了数字技术来呈现艺术...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年4月3日

湖北首次公布两千多年前秦吏3D复原像

湖北首次公布两千多年前秦吏3D复原像
湖北省博物馆2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公布利用3D打印技术还原的两千多年前秦吏“喜”的复原像。 3月25日,湖北省博首次公布两千多年前秦吏3D复原像。中新社记者 梁婷 摄 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简牍1000余枚,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秦代简牍,也是首次系统发现秦代律法。由M11墓主人、秦基层法律工...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时间:2024年3月25日

网文网剧网游,正成为文化出海“新三样”

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 3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网文网剧网游,正成为文化出海“新三样”》的报道。 技术革新、载体更新、话题创新,文化出海涌现出多种新载体。网文风靡海外——阅文集团走出国门,在“狮城”新加坡举行全球华语IP盛典;网游备受热捧——米哈游热门游戏...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年3月20日

生成式人工智能崛起,对网络文学影响几何

人工智能(AI)创作是文艺领域的焦点话题。近年来,AI技术突飞猛进、更新迭代,让人们重新思考创作者和AI的关系。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投入运用,更让创作者坚信,人工智能将为文艺创作带来重大变革,以类型小说为主的网络文学更是首当其冲。 2023年,阅文集团发布了国内首个专注于网络文学这一垂直领域的大语言模型&ldqu...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年3月17日

数字化,让古籍触手可及(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数字化,让古籍触手可及(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以上图片均为“识典古籍”平台网页截图。     制图:张芳曼 核心阅读 我国现存古籍约有20万种,修复整理现存的全部古籍,可能需要300余年。古籍数字化迫在眉睫。一本古籍,如何从纸页“搬”到网页?广泛收集图像资料、利用现代技术精细化处理……自2022年10月上线以来...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年1月11日

数字化赋能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示

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赋能,尤其是近年来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博物馆藏品提供了更多的管理方法和展示方式。现从藏品的数字化入手,围绕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示两大方面,探讨数字化赋能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示的可行性及方式,为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阵地,博物...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12月14日

走进湖湘地域文化 探寻谷山砚的数字化创新

湖湘地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南北朝以来,湖湘地区的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变化。在宋朝、元朝、明朝时期多次大规模移民的影响下,湖湘文化逐渐形成。其中,理学鼻祖周敦颐、反对程朱理学的王夫之、“睁眼看世界”的魏源等重要思想家的出现进...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31日

数字文旅助力乡村振兴

数字文旅是将文化旅游产业和数字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新产业形态。在乡村开发数字文旅项目一方面可以让当地的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提升乡村居民生活的幸福感,进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数字文旅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自...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31日

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性。目前,相关部门搭建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依托网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坚持“以人...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27日

文化与科技融合背景下数字国画的优势

当今中国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背景下,数字国画应运而生。数字国画在保留传统国画审美特征的基础上还具有简便易学、创作效率高、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能够满足现代人在新时期对传统艺术的审美需求。现从数字国画的媒介设备、创作过程、审美特性和传播方式四个方面探析数字国画的特征和优势,强调在当今文化...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27日

数字经济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发展,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化建设的成果,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数字经济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将精...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27日

聚焦数字化时代 教辅图书出版的新作为

数字化是出版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出版行业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教辅图书出版积极拥抱数字化大潮,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仍处于探索期,还面临高素质专业人才匮乏、优质内容不足、体制机制尚未健全、版权保护形势严峻等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出版单位精准把握教辅...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27日

增强现实技术赋能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

增强现实技术是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是推动数字出版发展的关键技术。现通过阐述增强现实技术基本概念,对数字出版和增强现实技术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增强现实技术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旨在提升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水平,推动数字出版稳定发展。与传统出版相比,在...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27日

我国艺术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不论是经济、科技还是文化,其更新换代、创新进步都是史无前例的。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传统事物都进行了相应的升级,艺术图书馆也面临着数字转型和升级的新问题。数字时代背景下,只有加强传统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才能使其不断适应现代不同群体复杂多样的文化需求。...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27日

“互联网+”赋能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图书馆是一个特殊的信息服务机构。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在“互联网+”时代,数字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图书馆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是,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23日

数字出版时代,书籍设计空间的华丽蜕变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出版模式发生了变化,数字出版逐渐成为主流,数字化阅读也日益流行。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相比出版周期更短,更具创新力和竞争力,同时也导致书籍的表现形式逐渐发生了变化。无纸化办公、电子化阅读等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递模式与阅读习惯,还改变了书籍的存储介质、视觉...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23日

数字化为非遗开发注入新动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发展中蕴蓄下来的独特文化资源,代表了某个区域人们的传统知识、技能和实践。现今,这些经过历史长河洗礼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开发面临诸多问题。在数字化背景下,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加速涌现,数字化技术将...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6日
3/18 微短剧迎来新变化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网民... [详细]
2/27 68天356万人次:世界最大冰雪乐园游客量创新高
2月26日,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游玩(无人机全景照片)。... [详细]
2/27 北京:“非遗+旅游”解锁文旅融合新模式
北京:“非遗+旅游”解锁文旅融合新模式
2月26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北京非遗体验中心举办“双奥... [详细]
2/27 微短剧迎来新变化
微短剧迎来新变化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网民... [详细]
2/19 新鲜出炉!!六大考古新发现榜单揭晓!
2月19日,“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名单新鲜出炉啦,... [详细]
2/17 腰鼓声声,跃动黄土地
横山老腰鼓表演现场。 横山说书艺人在表演。 一名小朋友在打... [详细]
2/17 以青春之力 探石窟之秘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在进行数字化采集。敦煌研究院供... [详细]
2/16 中文原创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首演
华灯初上,梦回长安。中文原创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14日晚在北... [详细]
2/16 上芭经典版《天鹅湖》迎来全球首演十周年
上芭经典版《天鹅湖》迎来全球首演十周年
2月15日,上海芭蕾舞团的演员们在演出后谢幕。 当日,上海芭蕾... [详细]
2/16 全国博物馆教育发展研讨会在陕西召开
由中国博物馆协会、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陕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