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农为邦本 本固邦宁
您的位置:  >  文化产业网  >  人文地理

安徽金寨县电商文化旅游产业新气象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商逐渐成为一种新的销售模式,并且凭借其便利、快捷等优势获得大众的青睐。同时,电商的快速发展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并逐步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县域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一定...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6月30日

守正创新再出发:扬州漆艺创新性传承发展之路

吸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精髓,分析扬州漆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路径与方向,寻求可行的创新性传承发展策略,推动扬州漆艺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实现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在国际竞争中,有了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展现国家的独特魅力,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信...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6月30日

迎泽印象

大自然的美妙,尽在不言中。——题记《诗经》有云:“春日迟迟,卉木萋萋。”韩愈道:“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秦观则如此游春:“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6月30日

立足文化建设,打造和美乡村

“和美”二字,从字面上看,就是和谐而美好、和谐而美丽。具体而言,“和美乡村”体现在物质富裕、精神充实、社会和谐、生态优美、安全稳定等方面。从文化上看,和美乡村建设需要从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转化文化资源等方面着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6月30日

乡村振兴托举广东特色产业,多元发展乡村“本土化”美育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我国要想实现文化振兴的长足发展,必须要将乡村美育作为重要着力点。传统的乡村特色产业具有产业基础好、历史积淀深厚、当地居民认可度高等优势,依托特色产业发展起来的“本土化”美育更贴近当地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是发展乡村特色美育的重要路径。现基于对广东省三...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6月30日

打造农业景观“好风光” 奏响乡村旅游“新乐章”

农业景观是农耕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者和重要遗产,具有物质特征、精神特征和融合特征。乡村旅游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农业景观具有旅游资源价值、旅游产品价值和公共服务价值,已成为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依托。相关部门应结合时代特征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发挥农业...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6月30日

传承非遗,发展疍家文旅产业

疍家文化以最为直接的方式呈现出疍民的日常生活场景,是沿海地区特色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只有设计生产具有文化底蕴的旅游产品,才能使疍家文化的价值得以持久延续,被更多消费者所接受。现认为将非遗技艺融入北部湾区域的疍家文化特色主题设计实践,将疍家文化、南珠文化、侨民文化等融入旅游产品设...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5月30日

故宫情怀

朱门、高墙、琉璃瓦……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紫禁城依旧光彩照人,静静等着人们前去欣赏。在这座古老的宫城里,藏着数不胜数的文物,它们见证了明清鼎盛时期的辉煌,也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落寞,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物质遗产。人们常常驻足于故宫的文物前,被它们豪华精致的外观所震撼。殊不知,在故宫中...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5月30日

服务提上去民众更满意

在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建设中,要积极加强文化能力建设,并通过文化能力建设逐步完善地区的发展模式;同时要在地区范围内形成浓郁的文化发展氛围,以文化加强对社会公众的熏陶,使社会公众在文化服务下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与价值体系,提升社会公众的文化自信。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公共服务的高质量供...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5月30日

立足文化振兴保护传承西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魂所系和精神基础。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倒逼文化振兴蓬勃发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扎实推进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西林县建设文化强县的关键工作抓手。现通过对西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保护与传承的现...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5月30日

新时代西安城市形象传播与文化建构

城市形象的传播肇始于20世纪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是城市形象传播研究的开端。西安借助新时代的短视频影像生产,打破了主流文化语境与新时代新青年流行文化之间的屏障。西安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阵地,以年轻化的传播方式重塑城市形象,讲述西安城市精神。现梳理西安城市精神在叙事方法、审美共...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5月30日

深耕群众文化点亮美好生活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对现代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群众文化是人类文明、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发展以及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发展都需要在尊重群众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以确保整体的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得到充分落实,保证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持续推进文化建设工作,为...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5月30日

融合地方文化玩转文旅IP艺术设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旅融合工作,并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基本遵循。文旅融合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护与传承地方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文旅融合背景下,IP作为一种精神产物应运而生,是文旅项目成功的重要基础。I...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5月30日

槟榔谷里“看”非遗

戏剧性维度是场景理论三个主维度之一,指的是游客离开惯常环境而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这种场景是通过游客体验活动的方式,将场景内的文化传播给游客。现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活动,对海南槟榔谷景区六项带有非遗元素的拟项目进行关于游客参与意愿的调查,并通过分析游客的参与度意愿高低,提出四个开发策略...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5月30日

创新传承非遗,促进乡村振兴——以平南三利小刀为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5月30日

书写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诗”与“远方”

十八大以来,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本县实际,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开辟出一条具有金秀特色的发展之路。但是由于受到当地生产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仍需思考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构建文旅现代化产业体系。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5月30日

UGC与PGC交锋: 非遗短视频传播

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传播困境,而短视频作为当下影响力最广的传播手段之一,应当发挥其独特优势,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现在UGC与PGC两种模式下,结合抖音平台中的官方非遗账号,具体分析非遗短视频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非遗传播的发展困境北京民生智库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包启挺于2...
来源:转载   |   时间:2023年5月30日
3/18 微短剧迎来新变化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网民... [详细]
2/27 68天356万人次:世界最大冰雪乐园游客量创新高
2月26日,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游玩(无人机全景照片)。... [详细]
2/27 北京:“非遗+旅游”解锁文旅融合新模式
北京:“非遗+旅游”解锁文旅融合新模式
2月26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北京非遗体验中心举办“双奥... [详细]
2/27 微短剧迎来新变化
微短剧迎来新变化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网民... [详细]
2/19 新鲜出炉!!六大考古新发现榜单揭晓!
2月19日,“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名单新鲜出炉啦,... [详细]
2/17 腰鼓声声,跃动黄土地
横山老腰鼓表演现场。 横山说书艺人在表演。 一名小朋友在打... [详细]
2/17 以青春之力 探石窟之秘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在进行数字化采集。敦煌研究院供... [详细]
2/16 中文原创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首演
华灯初上,梦回长安。中文原创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14日晚在北... [详细]
2/16 上芭经典版《天鹅湖》迎来全球首演十周年
上芭经典版《天鹅湖》迎来全球首演十周年
2月15日,上海芭蕾舞团的演员们在演出后谢幕。 当日,上海芭蕾... [详细]
2/16 全国博物馆教育发展研讨会在陕西召开
由中国博物馆协会、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陕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