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农为邦本 本固邦宁
您的位置:  >  文化产业网  >  人文地理

巧用数字化技术, 为博物馆数字化管理锦上添花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博物馆成为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博物馆有很多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应该获得良好的保护。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了管理方式的革新和生产力的发展。博物馆运用信息技术...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0日

激发地域文化活力——新时代下海南历史文化的重新审视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最大的文化亮点,是一个地区人文精神、地方民俗的集中体现,是地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高度概括,是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显著标志。博物馆吸引人们关注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自身,将本地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中具有强烈文化意义和个性的特征深度挖掘、展示出来。现将以历史为背景探寻海南...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9月25日

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融合

传统文化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之一,能够反映出古代人民的生活习惯和古代的社会风貌,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人们提供更加优美的园林景观,满足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现简要介绍传统文化元素,探究现代园林景观设...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9月4日

体验经济视角下的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

在体验经济和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博物馆既要完善自身的教育功能,又要通过创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提升自身运营能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现基于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文化旅游资源基础和发展现状,针对其文化旅游创新开发模式,从展陈、产品、传播、服务等方...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9月4日

如何保护和利用蓬莱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连接世界文明,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海上通道,在漫长发展历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1世纪以来,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也不断深入。蓬莱在历史上一直是州府所在地,因得天独厚的港口和区位优势成为海上丝绸...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9月4日

贵州苗族生态文化

贵州苗族生态文化
苗族是贵州17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当地人为了获取生存所需的各种资料,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极具特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形成了多样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等。现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对贵州苗族文化进行研究,旨在探究其所蕴含的生态思想,从而更好地将这些传统生态智慧进行现代化转变,为新时代经济...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9月4日

云龙县宝丰砥柱桥建筑艺术

雒马井是云龙“八井”之一,砥柱桥的出现丰富了其文化价值。“铁链加木伸臂式覆瓦木梁桥结构”独具匠心,使砥柱桥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云龙大地上有开创性意义。大理宝丰砥柱桥是明万历至民国时期云龙县最重要的桥梁,其建造艺术堪称一绝。清雍正五年(1727)知州陈希芳《重修砥柱桥碑记...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9月4日

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广东省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广东省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着力建设文化强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现阐述广东省文旅融合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分析其在高品质文旅供给、优质IP培育、宣传推广、...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9月4日

吉祥纹样为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锦上添花

千百年来,“福禄寿喜”代表着中国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随着历史变迁,吉祥纹样的内涵和审美在传承中渐渐发生改变,但是人们对吉祥和幸福的期盼并没有改变。吉祥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五千年的成果,题材丰富,内容广泛,从人们的生活出发衍生出和动植物及文字相关的图形纹样。现主要概述中国...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9月4日

黎侯虎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创意转化

现就非物质文化遗产黎侯虎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创意转化展开论述,并分别从黎侯虎与文创产品概述、黎侯虎文创产品发展现状、黎侯虎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角度、黎侯虎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深入挖掘黎侯虎深厚的文化内涵,将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与传统非遗相结合,努力探索相关设计方法,将黎...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9月4日

以数字技术赓续黄河文脉

在新时代下,坚定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客观要求。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文化的根基。针对当前黄河文化数字化传承面临的困境,可以通过提炼黄河文化元素,进行数字化转译;推进黄河文化多维度数字传播,提高黄河文化影响力;建立黄河文化多模态展示交互系统,提升受众体验等手...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8月4日

从孟子景区看邹城市文旅开发如何破冰发展

新时代下,现代旅游业亟待转型。文化底蕴深厚与具有教育功能、品牌象征性以及极具魅力的名人故里对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名片具有巨大价值,同时也顺应了我国“十四五”规划的文旅发展趋势。现以“亚圣故里,儒风圣地”山东邹城为研究对象,以“孟子系列景区”为主体案例,分析邹城市文旅资源开发过...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8月4日

城市文化与城市规划“同频共振”

在城市发展中,城市规划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主要面向城市的空间布局开展科学设计,基于此实现对城市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依托城市规划,可以有效推动城市有序发展。城市文化作为一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在城市漫长的发展进程中积累沉淀形成的,在某种意义上能够对城市规划产生...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8月4日

心随乐动

音乐是一种艺术,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挫败时,音乐给人们带来面对困难的勇气;伤心时,音乐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思绪枯竭时,音乐给人们带来一抹灵感,这是音乐独特的魅力。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个人的感受,内心的体验,除了心灵和音乐之外再不需要...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7月31日

多方法视角下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确保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如何从法治的角度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通过法学视角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探究尤为必要。具体来讲,可以运用系统论、利益论以及类型论等方法,探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7月31日

多措并举打开汉语方言保护新局面

保护与传承汉语方言既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延续绚丽多彩的中华文明的有效手段,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保护汉语方言这一珍贵的传统文化。第一,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抢记方言材料,保存方言特点信息;第二,实施“双语”政策,加强对汉语方言的保护;第三,以文艺作品为媒介和载体,充分展现汉...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7月31日

《诗经》中的修辞手法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绚丽多彩的艺术手法奠定了我国诗歌的创作风格。《诗经》是中国文学的艺术宝藏,以极富艺术性的手法记录和描写了上古时代的史实。《诗经》中的修辞手法具有明丽色彩,擅长塑造饱满的形象,让人读来印象深刻,意犹未尽,其中的佳句流传到今天仍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7月31日

整合文旅优势资源 建设大美安阳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承载着诸多历史记忆,彰显了古人超凡的智慧,印证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近几年,安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取得显著成绩,但与西安、洛阳、开封等周边城市相比,还有一...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6月30日

芭蕉香火龙走进体育大课间 “燃”起文化自信

现对芭蕉香火龙进入体育大课间活动进行分析研究,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活态传承和创新的方式,旨在让青少年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全面...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6月30日

多管齐下推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是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基本单位,也是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主要阵地。加强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基层群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现以四川省农业发展大市内江市为调研对象,探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对策。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   时间:2023年6月30日
3/18 微短剧迎来新变化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网民... [详细]
2/27 68天356万人次:世界最大冰雪乐园游客量创新高
2月26日,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游玩(无人机全景照片)。... [详细]
2/27 北京:“非遗+旅游”解锁文旅融合新模式
北京:“非遗+旅游”解锁文旅融合新模式
2月26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北京非遗体验中心举办“双奥... [详细]
2/27 微短剧迎来新变化
微短剧迎来新变化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网民... [详细]
2/19 新鲜出炉!!六大考古新发现榜单揭晓!
2月19日,“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名单新鲜出炉啦,... [详细]
2/17 腰鼓声声,跃动黄土地
横山老腰鼓表演现场。 横山说书艺人在表演。 一名小朋友在打... [详细]
2/17 以青春之力 探石窟之秘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在进行数字化采集。敦煌研究院供... [详细]
2/16 中文原创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首演
华灯初上,梦回长安。中文原创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14日晚在北... [详细]
2/16 上芭经典版《天鹅湖》迎来全球首演十周年
上芭经典版《天鹅湖》迎来全球首演十周年
2月15日,上海芭蕾舞团的演员们在演出后谢幕。 当日,上海芭蕾... [详细]
2/16 全国博物馆教育发展研讨会在陕西召开
由中国博物馆协会、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陕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