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绿色与永续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约1300年前,李白辞亲远游,船出三峡,穿过夹江对峙的虎牙山、荆门山,便是一片壮阔的山水意象。
岁月匆匆,山水依旧。沿石阶古栈道,登虎牙山,只是悬崖峭壁间,江水泱泱,宜昌市猇亭区坐落山下。
目光所及,当年改写吴蜀历史进程的“猇亭之战”发生地,如今打响了一场新的生态保护战——长江大保护。
20世纪80年代,化工企业纷纷在猇亭附近落地,这里一度陷入“化工围江”的环保困局。由于粗放型生产方式,污水直排入江、化工企业围江、码头砂石堆积,长江一度水质持续恶化、生态功能退化,给生态系统敲响警钟。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宜昌考察时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定要保护好。企业是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主体和重要力量,要强化企业责任,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清洁生产,提升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能力。
市民在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的灯塔广场游玩。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六年后,猇亭区旧貌换新颜。曾经管道纵横、反应塔林立的化工厂区,如今已优雅蜕变,绿树成荫、生机盎然,完美融入并成为滨江公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旁的企业展厅内,一款通体泛着金属光泽的黑晶体引人注目,普通黄磷一吨卖2万多元,而眼前的黑磷仅一克就可以卖到5000元。
“虽然经历了阵痛,但绿色转型催生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兴发集团总经理助理陈晓清说,产品从“论吨卖”变成了“论克卖”,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实现双赢。
“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万里长江浩荡东流、奔腾不息。
“三峡氢舟1”号在长江宜昌江段行驶。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江风徐来,一碧万顷。水上,我国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示范船“三峡氢舟1”号去年在宜昌首航;江边,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拆除码头216个;沿岸,在建、拟建亿元以上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类项目63个,总投资超3000亿元。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古诗词中描绘的三峡胜境,如今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让宜昌在新时代焕发出绚丽光彩。
近年来,宜昌积极推动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和三峡库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宁德时代等一批企业纷纷落户,一条世界级磷系新材料产业集群已现雏形。“这些新发展动能均是在长江大保护和绿色永续发展理念下引进的。”宜昌市经信局副局长唐铸伟说。
回顾关山千重,东望碧空万里。
走过两千余载历史岁月的宜昌,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突破,继续书写“宜于国运昌盛”的新时代篇章。
Tags:#只此青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