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坚韧与担当
“生活越过越好,买了车,盖了四层的楼房。”三峡工程第一批移民谭德训的儿子谭必林感慨道。
为了工程建设,百万三峡儿女舍小家为大家。谭德训叮嘱四个儿子“国家搞建设,一定要支持”;在补偿标准尚未出台时,他带头砍掉200多棵脐橙树,带着全家16口人率先搬进临时帐篷。
众多“谭德训”们的付出,挺起宜昌的担当。作为“世界水电之都”,这座“来电”的城市,以0.2%的国土面积点亮万家灯火。
在岁月洗礼中,镌刻历史转折的时代注脚;在碰撞交融里,磨砺顽强不屈的文化品格。
长坂坡上,赵子龙七进七出单骑救主;当阳桥头,张翼德吼退曹操百万雄兵……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有30多个发生在此。而81年前的石牌保卫战,更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抗战处在僵持的紧要阶段,日军调集10万兵力进攻石牌,中国军队顽强阻击,甚至展开了三个小时的肉搏战,终于挫败日军入峡西进的阴谋,彰显了宜昌人民的英勇担当。”宜昌市委党校副校长龙会忠介绍。
从昭君出塞,到堪称中外战争史奇迹的宜昌大撤退;从五峰红二军团总指挥部旧址,到长阳七十七烈士纪念碑;从五峰茶马古道到川汉铁路,再到沿江高铁……风云激荡,岁月沉淀,宜昌始终与时代同呼吸,始终与民族共奋进。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从秭归县城眺望,三峡大坝巍巍矗立,“国之重器”犹如巨龙横卧长江。
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等112项世界之最、934项发明专利……俯瞰三峡双线五级船闸,一艘艘货船正有序通过。截至5月21日,三峡枢纽货运量达20.81亿吨。
峡江之畔,“坝头库首第一村”许家冲村,房屋错落,茶园青翠。
2018年的春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宜昌市太平溪镇许家冲村考察时强调:“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许家冲村的群众向着美好生活不断奋进。从“移民村”变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年吸引游客10多万人次,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村支部书记谢蓉说,依托茶旅融合,近5年来,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2万元。
如今,远安县,传承嫘祖蚕桑习俗,发展特色农旅产业;当阳市,弘扬关公信义文化,打造“中国义城”;宜都市,挖掘杨守敬国学文化,建设“全国文明城市”……放眼宜昌,深厚的人文底蕴,正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奋进动力。
宜昌,流淌着坚韧担当的文化血脉,迸发出自立自强的精神力量。
Tags:#只此青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