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文韵藏,三千年文脉绵延
安阳好,千古邺台都。
安阳城边,古老的洹河穿殷墟而过。夜幕下的河畔,气势恢宏的殷墟宫殿宗庙区、规模庞大的王陵区、星罗棋布的手工业作坊、庄重大气的殷墟博物馆依次被灯光点亮,流光溢彩。
1928年10月,当考古学家董作宾在安阳小屯挖下第一铲黄土,拉开殷墟持续发掘的序幕时,安阳这座城市便被浓墨重彩地记录在中国历史上。
“因为殷墟,中国信史上推至商代。以殷墟为支点,往前为探究更早的文明提供了抓手,往后开启了3000余年连续不断、多元一体文明的格局。”殷墟考古队原队长唐际根说,在诸多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关键遗址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殷墟无疑是最重要的一处。
2021年,随着殷墟保护工作先后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等国家层面规划,安阳迎来了文化保护发展事业的新机遇,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得以实施。
这是2024年2月23日拍摄的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内展出的“司母辛”铜鼎(左上)、“亚长”铜觥(右上)、“亚长”牛尊(左下)、“亚长”铜钺(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摄
2024年2月,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放,持续近百年的殷墟考古成果得以集中呈现。
观一城文脉,知古今春秋。
《周易》发源地、岳飞故里、漫画之都……汇聚在安阳身上的“文化标签”越来越多。随着中国文字博物馆全面建成开放、安阳市文体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和殷墟博物馆相继开馆,一批彰显安阳特色的文化地标串联起三千年历史。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安阳市共接待游客4314.9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74.91亿元。
入夜,安阳城的热闹胜过白天。
殷墟博物馆东行一公里,以文物保护、考古体验等功能为主的殷墟考古文旅小镇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往南,巧妙结合现代戏剧、电影手法的“洹河夜游”在此上演:一道水幕在洹河月亮岛缓缓升起,“女将军妇好”率先登场,带领游人穿越三千年、遇见大邑商。
游客在殷墟考古文旅小镇留影(2023年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摄
从遥远殷商一路走来,步入安阳古城,文峰塔、高阁寺、魁星阁……众多饱含历史韵味的古建筑与游人相映成景。在璀璨灯火映照下,古城安阳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行。
如今,安阳正以坚定的文化自觉,着力打造中华文化新地标、中原文旅新名片,形成富有特色的城市文化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