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农为邦本 本固邦宁
您的位置: > 文化产业网 > 曲苑杂坛 > 正文

融媒体背景下陕西文化类节目破圈传播的创新与突围

2023-09-28 00:00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作者:王雪萍 

融媒体背景下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发展模式业已成为文艺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学者也都在不断进行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发展路径探究;纵观已有探索研究,“文化破圈”已成为文化类节目不断创新发展的题中之义。现聚焦陕西本土文化,探讨陕西文化类节目破圈传播的创新策略,以及如何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把握本土文化发展规律,实现陕西本土文化的圈层突破,进而实现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落实添砖加瓦。

近年来,媒介融合背景下文化类节目不断加强创新模式研究,例如,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以及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等都圈粉无数,实现了主流媒体和市场口碑的双赢,有力地推动了文艺节目打破文化圈层壁垒,进而引发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有效引导。自此,“文化破圈”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圈层”的本质是一种共同体 ,“破圈”的核心在于如何在保持圈层成员间内部团结的同时打破圈层之间因年龄、经历、兴趣、社会活动等不同出现的壁垒,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从而获取更广泛的社会认同。立足陕西,服务本土,文化类节目实现破圈传播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媒介融合不断加强的趋势,结合线上、线下资源,在坚持本土文化内核的背景下实现文化破圈传播的视听创新表达。

文化类节目破圈传播案例探析

当下,传统电视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正面临着时代的考验。网络媒体在极大影响传统媒体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文化类节目承担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呼唤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作用,冲破圈层壁垒、实现破圈传播的目标迫在眉睫。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批优质文化类节目,例如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故事里的中国》《衣尚中国》、北京卫视《上新了故宫》《我在颐和园等你》、哔哩哔哩平台和河南卫视共同推出的文化剧情舞蹈节目《舞千年》等都成功出圈,不仅突破了圈层的壁垒,还让观众和从业者看到了文化类节目“破圈”传播的可能,这无疑为融媒体时代文化类节目的创新路径提供了借鉴和突破的方向。例如,《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影视化的方式细腻、生动地讲述了流转在历史长河中的人与事,典雅而又优美;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系列文化节目融合创新手段和年轻化视角,打造的《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等节目充分利用各方力量惊艳全网,实现了流量和口碑的双赢;虎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歌舞类节目《只此青绿》运用宋代画卷的美学风格搭建舞台布景,舞者的裙摆和头饰互为搭配,展现青绿意境,给予观众全身心美学体验,在一众节目中破圈突围;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坚持本土特色,利用5G+AR技术为观众呈现了活起来的博物馆奇妙夜,在激烈的地方卫视春节联欢晚会角逐中出圈,同时也为春节联欢晚会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陕西文化类节目破圈传播的可能性

陕西多样的地域文化资源提供了丰富的生产内容

陕西省作为古都所在之地、丝路之源,同时也是黄河文明的中心区域,是名副其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承载区域。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革命文化、自然风光文化等集聚三秦,文化资源大省地位傲视全国,同时,其也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可谓占据“地利之便”,这些地利之便为陕西文化类节目的出圈提供了绝对优势;陕西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035年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但是一直以来,陕西省媒体工作人员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创作出优秀的“文化出圈”的节目案例少之又少,这无疑是一大遗憾。近年来,越来越多优秀的文化类节目深耕本土地域文化特色,北京卫视《上新了故宫》、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上新了故宫》聚焦故宫的建筑奇迹和精美绝伦的文物瑰宝,以探秘的形式带领观众沉浸式了解中国深厚的历史积淀,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掀起了一阵现象级故宫文化传播热潮。以此为例,陕西文化类节目也应立足于本土文化,把握文化传播规律,用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打造本土文艺节目,把陕西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自信传递给观众,实现陕西文化传播的圈层突破。

数字技术的运用带来了全新的创新空间

“数字化时代,以数字赋能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化建设,作出一系列政策部署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数字技术也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各行各业。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飞速发展,以移动网络为基础的科技应用提供了媒介融合的新平台和新景观,这也为陕西优秀的地方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机遇。面对这样的机遇,陕西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拥有丰富且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资源,其中包含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现代文化、宗教文化、自然风光文化、戏曲文化等。而如何在数字化时代打造“出圈”的陕西文化类节目,把握数字技术给陕西地方文化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来说是一个重要且迫切的时代命题。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就是利用了数字技术的重要驱动力量,采用了5G+AR技术,让“唐俑”穿梭在文物和山水画之间;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唐宫夜宴》的舞台转换及《元宵奇妙夜》的串场特效实现了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交互与融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使观众沉浸在文化节目表演的整个过程中。

互联网信息技术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平台

尼克·斯尔尼塞克曾说过:“平台,从最普遍的层面来说,平台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群体能够进行互动,它们将自己定位为将不同用户聚集在一起的中介,这些用户包括客户、广告商、服务提供商、生产商、供应商、甚至实物……平台不是从根本上建立一个市场,而是提供基础设施来调解不同的群体。”平台是内容交换的基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媒体行业的变革。网络媒体在极大影响传统媒体的同时也为其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平台,其使得丰富的节目内容能够在不同的平台进行多次传播,从而获得更高的关注度,这也为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和传播提供了新思路。例如,2021年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转变传统思维大胆变革。之前,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仅在电视媒体上播出,然而,传统电视媒体由于受到网络媒体的极大影响,收视并不乐观。于是,2021年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打破平台壁垒,将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在电视媒体播出后经过二次剪辑,在微博、抖音、哔哩哔哩平台等网络平台进行二次传播,经过网民的多次传播,其点击量不断攀升,很快受到了全国观众的注意。因此,文化类节目要想破圈,就要打破不同圈层的传播壁垒,增加多平台互动对话和交流的可能性。

陕西文化类节目实现破圈传播的路径

打造文化节目品牌,凸显陕西地域文化特色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开始尝试制作以文化为主题的节目,有些节目凭借充分挖掘文化底蕴,打造出破圈的文化节目品牌,例如,央视推出的《故事里的中国》《国家宝藏》、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华好故事》、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系列文化节目等。好的品牌是判断节目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判断其是否具有市场经济价值的标准之一。

陕西文化资源丰富,这为文化节目的制作提供了重要的内容资源。多年来,陕西卫视不断尝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生命力的媒体内容,《秦之声》《华山论鉴》《我的家乡在陕西》《唐诗风云会》等多档节目虽然形成了特色,但是由于一直未能触及更广泛的群体,因此如何破圈一直是其面临的难题。纵观能够成为精品的文化类节目,不论是节目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体现出中国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引领下的本土性特点。河南卫视在创作《龙门金刚》节目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河南地域特色进行了很好的结合,“金刚力士”这一形象不仅具备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还能表现出河南省所在的中原地域特色。因此,陕西文化类节目要想实现突围破圈传播,就要在遵循中国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展开对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从地方文化资源中汲取养分,发挥地域优势,打造陕西文化类节目品牌,凸显陕西地域文化特色。

借助数字技术创新,把握互联网生态创作特点

技术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关键推动力。近年来,在数字技术的不断推动下,文化类节目的制作迎来新一轮创新。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就很好地利用了数字技术,突破了以往单一的舞台场景,实现了不同时空和地点的场景空间转换。《唐宫夜宴》运用AR+5G技术,将虚拟的唐宫和现实的舞台相结合,沉浸式地刻画了唐俑的生活场景,产生了美妙的化学反应,从而让观众有了全新的观感体验。《洛神水赋》使用水下高清拍摄技术,重现了曹植文学作品中的水下洛神,将枯燥的文字变为可观、可感的灵动表演,镜头跟随演员们的舞蹈,将美轮美奂的场景铺陈在观众眼前。《龙门金刚》运用AR技术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对龙门石窟的场景复原;为了重现当年龙门石窟辉煌壮丽的场景,主创团队对龙门石窟进行了数字扫描,使用了场景建模、AR等技术手段,将舞台和石窟实景相结合,极具现场感。

文化类节目的核心体现的终究是文化本身的审美特色。传统电视媒体依托人物、场景、服装、道具、灯光和舞美等元素完成节目制作,而融媒体背景下的技术手段更加多样化,人工智能、5G、VR、AR、大数据等技术赋予了节目创作更多可能性,因此,文化类节目的创作也要主动适应发展趋势,借助数字技术不断创新,把握互联网生态环境的创作特色,为观众提供和以往不同的审美体验。

整合多元传播平台,注重现代语境传播环境

媒体融合是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通过合作并购和整合的手段,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的过程。长期以来,传统媒体生产的节目内容传播往往局限在传统媒体平台上,这导致很多优质节目内容无法突破传播壁垒。而在融媒体背景下,多元化传播平台为观众提供了现代化传播语境,更具交互性、时效性和参与性,其将久远的历史传奇和故事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当今通俗的文本之中,极大地增强了传统媒体在新传播语境中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例如,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在创新内容的同时,利用各平台的优势形成全媒体传播矩阵,节目播出前就通过“#唐小妹征名#”“#全民当编剧#”等网络话题活动,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得文化类节目以更加亲和的姿态融入年轻观众的话语体系,实现与观众的交流互动。在节目播出后,相关工作人员再剪辑成短视频在哔哩哔哩平台、微博等社交平台播放。据统计,《唐宫夜宴》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超过20亿,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10亿。

文化类节目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正逐渐向着年轻化、碎片化的网络视频平台靠拢。网络平台具有鲜明的交互性和参与性。越来越多的文化类节目在播出之前,会根据节目内容选择性地将精彩片段以短视频的形式进行碎片化传播,以有效提升节目的影响力和互动性。文化类节目凭借天然的亲切感具有广泛的审美趣味性,能使受众持续产生心理期待和满足感,从而助力节目出圈。

综上所述,从我国文化类节目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文化节目满足了特定时期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特定时期的时代烙印。在融媒体时代,陕西文化类节目若想出圈,不仅需要在内容创作上不断创新,还需要在技术和传播方式上积极主动地迎合时代变化和趋势,走内容本土化与个性化、技术时代化、传播平台多样化的多维度创新融合之路,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本土文化类节目,把陕西文化的价值观念传递给更多的观众,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陕西文化传播圈层突破。

本文系西安培华学院2021年度校级科研项目“融媒体背景下陕西文艺节目‘文化出圈’的创新性路径探究”(编号:PHKT2120)研究成果。

【编辑:史偌霖】

Tags:#只此青绿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网站处理,谢谢。
融媒体背景下陕西文化类节目破圈传播的创新与突围
政策法规
综合资讯
乡村振兴
乡村产业
牧林水事
农事百通
文化产业网
智慧中国
村委主任网
心领航
近年来,“云养经济”领域违法犯罪活动高发,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发展农业产业的幌子,将正常的农产品种养、销售包装为投资融资活动,借助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侵害公众合法利益,损害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云养经济”领域欺诈活动主要有三大特征:一是以“农业+科技”...
2025-2-5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主要内容如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有...
2025-1-23
(2024年12月30日) 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迫切要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为加快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保障老有所养,让全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2025-1-9
立春时节,黄淮海主产区迎来冬小麦春季管理的关键期。为有效应对近期降温天气给冬小麦带来的影响,主产区分类施策,抓好冬小麦田管。 眼下,河北正组织农技专家为全省3300多万亩冬小麦开展早春田管技术指导。馆陶县入冬以来一直缺少有效降水,土壤较常年偏旱,这两天突遇大幅降温,寒、旱交加,容易形成小麦冻害。为此,农...
2025-2-5
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日前介绍,近日印发的《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等4方面重点任务,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到2035年,美丽乡村基本建成,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为建设美...
2025-2-3
新春佳节,全国各地兴起各具特色的传统大集。尝美食、买年货,怀揣着对新年的期盼和喜悦,群众涌向一个个充满年味的乡村大集。 乡村大集洋溢着满满烟火气。 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农贸市场张灯结彩,年货琳琅满目,行人摩肩接踵,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处处洋溢着过年的喜庆气氛。“很喜欢赶集办年货的热闹劲儿,...
2025-1-31
日前,由团省委、省农业农村厅、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长安银行共同主办的“乡创团团帮”成果汇报展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交流活动在西安举行。 活动中,与会人员赴西安市鄠邑区栗峪口村实地观摩共青团助力青年乡村创业示范点,集中参观了“花蕾计划”项目帮扶成果展。省青年创...
2025-2-5
淄博以好项目留住好青年,以好青年助力好项目 新政30条推动“能人治村、青年强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1月17日,淄博市委组织部牵头印发《关于推动“能人治村、青年强村”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双人双村30条”)。新政共计30条,从多个维度激励广大能人和青年回村任职创业、谋发展促振...
2025-1-24
岁末年初,东山岛却有着别样的冬日风情。渔村里,海货交易热闹非凡,渔民们的笑容质朴温暖。 “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会有更加火热的生活。”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山考察时说道。 乡村振兴,关乎民心。去年来,福建省纪委监委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深化运用...
2025-1-21
经省林科院专家持续近一年的鉴定、论证,确认野生红花油茶在江西境内的天然分布区域扩大,由此前学术界及官方认定的武夷山脉、怀玉山脉向罗霄山脉扩展,刷新分布记录。 据介绍,自去年3月以来,在全国油茶产业重点县永丰境内,与井冈山相连的上溪、沙溪、石马等7个南部山区乡镇陆续发现油茶新物种即野生红花油茶(学名浙江...
2025-2-5
药田里种出新希望
正月初五迎财神,山西省五寨县胡会乡大胡会村村民任巧英家里一派“热气腾腾”:一家人围坐炕头,吃着团圆饭,唠着药材账。 “以前种玉米,一亩地收入一千一二百块;这两年开始种黄芪,一亩地能拿到两千块钱。”54岁的任巧英说。 2017年,乡里新成立的一家中药材公司发布了种植黄芪的招工需求,还承诺农...
2025-2-3
春节临近,延安苹果进入出库、销售高峰。 智慧物流中心里,苹果“一箱一码”整装待发,让消费者吃得新鲜、吃得安心;深加工车间里,苹果被“吃干榨尽”,转化增值。土塬塬、山窝窝里,喜悦挂在果农、果商的脸上。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0月在陕西延安考察时指出:“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
2025-1-24
从省水利厅获悉,去年全省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1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有力拉动了投资增长。 冬日暖阳下,位于保定高碑店市的兰沟洼蓄滞洪区项目建设正酣。记者在兰沟洼蓄滞洪区东务分洪闸建设现场看到,运送土石方的车辆来回穿梭,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闸室钢筋绑扎、模板架设、测量等工作。 兰沟洼蓄滞洪区位于大...
2025-1-23
为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进一步转变生产方式,壮大养殖加工规模,省农业农村厅近日发布《关于推进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10条关键举措,推进我省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 壮大产业规模,打造黄羽肉鸡产业集群,支持规模化蛋鸡基地建设,扩大蛋鸭笼养基地规模,加快发展特色家禽生产。到2030年,全省家禽综合...
2025-1-21
近日,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省推进“三北”工程区林牧业协调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深入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不断加强林草资源保护,统筹解决好林牧矛盾,持续巩固国土绿化成果,有效提升“三北”工程建设成效。 《方案》提出,高质量实施“三北”工...
2025-1-20
1月23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寒潮影响,预计1月23—27日,我国将有大范围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大部地区气温将先后下降8—12℃。由于前期温度较高,本次降温幅度过大,可能对蔬菜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为积极做好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确保蔬菜生产安全稳定,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
2025-1-24
去年12月上旬以来,华北、黄淮及西北东部无有效降水,大部气温偏高0—2℃。1月10日全国土壤墒情监测结果表明,北方麦区大部土壤墒情适宜,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黄淮南部、甘肃陇东和陕西渭北旱塬局地麦田墒情不足。西南及长江中下游局地墒情不足,江汉大部秋冬连旱。目前,北方大部地区冬小麦处于越冬期,生长相对不活...
2025-1-21
进入严冬,部分地区持续低温寡照和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风险加大,为提前应对、主动防范灾害性天气对蔬菜生产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研究提出冬季蔬菜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 一、防范应对持续低温寡照天气 (一)选用抗逆品种...
2025-1-9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2月2日16时11分,2025春节档总票房(含预售)突破69亿,再创新高。 今年春节档集结六部国产影片,涵盖神话、战争、喜剧、悬疑等多元类型。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分列票房榜前三位。  
2025-2-3
领跑春节档 《哪吒2》折射中国动画电影崛起
2025年1月29日,一名观众在北京天天中影汇影院大堂的自助取票机上取电影票。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上映4天票房突破20亿元,刷新多项国内电影影史纪录……中国国产动画电影《哪吒2》强势领跑春节档,实现票房口碑双丰收。 5年前,《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1》)曾获得50亿元的票房奇迹,并在观众的高口...
2025-2-3
拜年,有哪些大讲究?
拜年,是中国传统习俗 大年三十吃饺子、拜年领压岁钱、回娘家、迎财神…… 这些是刻进中国人骨子里的仪式感 即使历经千年岁月流转 拜年在一代一代华夏儿女传承中 从未间断 蒙曼说 “现在过年的这些传统礼仪 基本上是宋朝以后形成的” 拜年,有啥讲究? 又承载着什么文化底蕴? 新华访谈专访中央民族...
2025-2-3
记者从山西省统计局获悉,山西省2024年天然气总产量达166.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8%,年度产量创历史新高。 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山西拥有丰富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目前,山西省进行工业规模开采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包括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煤层气,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在位于山西吕梁山区的临兴气田...
2025-2-3
邂逅冰雪之约 点亮冬日经济
  滑粉雪、观雾凇、泡温泉、赏冰雕……赴冰雪之约、享冬日欢乐,正成为更多国人“闹新春”的新选择。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美景怡人、科技赋能、文化助力,“热力十足”的冬日经济,让这个冬天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冰天雪地“热&rdquo...
2025-2-3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近日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钢铁行业重点统计企业吨钢取水量2.33立方米/吨,同比下降0.81%;排水量同比下降10.3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16.91%、19.52%、33.12%,钢铁行业环保指标持续改善。 数据显示,2024年,钢铁行业重点统计企业吨钢综合能耗549.68千克标煤/吨...
2025-1-31
春节期间的赤峰,处处洋溢着喜庆与祥和的气氛。在这个假期,观光农业游成为大家欢度新春的新选择。 “这是什么品种?”“这盆花多少钱?”“能开多长时间?”大年初二,走进位于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三眼井村的红山花卉市场,游客在摊位前咨询的声音此起彼伏。 蝴蝶兰、茶花、仙客来…&h...
2025-2-5
“村村幸福照” 照出新春美好祝福
春节临近,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启动“村村幸福照”摄影志愿服务,累计组织20余位摄影爱好者,为300余位群众免费拍摄全家福,送上新春祝福。 摄影爱好者们来到郑家镇大集,为摊主们拍摄人像,并把装裱好的照片赠予他们留作纪念。 摊主们拿到裱好的照片非常开心,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照片,是他们生活的生动记录...
2025-1-31
特色产业扮靓乡村振兴新画卷
这里是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的一处种植基地。这片曾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土地如今兴起了特色水果“种植热”,草莓、蓝莓、串番茄等特色水果产业蓬勃发展,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拓宽了渠道。 截至目前,包括特色水果、设施蔬菜等在内的各类果蔬种植面积在定西市安定区已达21.7万亩。草莓、蓝莓等特色水果...
2025-1-31
如何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韧?如何在逆境中不仅不被击垮,反而从中获得成长?这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课题,也是整个社会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 心理韧性,作为一种在压力、挫折和逆境中迅速恢复并从中成长的能力,正是我们应对变化的关键。它不仅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在人类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 “韧&rd...
2025-1-31
□王淑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苑宁宁/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在阳光灿烂的春日里,校园本该是青春与欢笑交织的乐园,然而,河北邯郸却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暴力事件。2024年3月10日,三名初中生残忍地将一名同学杀害,并将尸体掩埋在蔬菜大棚里。这起案件震惊了社会,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犯罪嫌疑人心理素质极强...
2025-1-31
如果你的孩子不小心做了“显眼包”,没关系,他不是在出丑,也许会赢得更多人的喜爱。 成就突出、几近完美的人不一定受欢迎,而经常出糗、搞怪的人反而更容易收获大家的喜爱。这是为什么呢?1966年,为了研究人际吸引力和人们对他人表现的反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设计了一个“出丑实验&r...
2025-1-20
2/3 国产大片集结春节档 电影票房再创新高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2月2日16时11分,2025春节档总票房(含预售... [详细]
2/3 领跑春节档 《哪吒2》折射中国动画电影崛起
领跑春节档 《哪吒2》折射中国动画电影崛起
2025年1月29日,一名观众在北京天天中影汇影院大堂的自助取票机... [详细]
2/3 拜年,有哪些大讲究?
拜年,有哪些大讲究?
拜年,是中国传统习俗 大年三十吃饺子、拜年领压岁钱、回娘家、... [详细]
2/3 立春:东风解冻意 草木感春声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当第一缕春风拂过大地,立春如同大自然的使... [详细]
2/3 文化年味浓助力新春消费热
文化年味浓助力新春消费热
逛博物馆、体验地方民俗活动、尝试非遗手工艺制作…&helli... [详细]
1/31 “春节档”火爆,带动文化消费热力十足!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1月31日13时15分,2025年度电影票房(含预... [详细]
1/30 2025年总台春晚获专家肯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在内容创新、美学表达、文化... [详细]
1/30 国家文物局:加强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家文... [详细]
1/22 对话高颖:用数字艺术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对话高颖:用数字艺术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用数字艺术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详细]
1/22 土味“显眼包”!绵竹年画里的风土人情
土味“显眼包”!绵竹年画里的风土人情
新华社成都1月22日电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色彩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