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网 - 农为邦本 本固邦宁
您的位置: > 文化产业网 > 光影漫步 > 正文

南音传唱:唐宋大曲,当今之音

2023-07-04 00:00 来源:《文化产业》杂志 作者:周梦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逐渐向多元化趋势发展,这为传统音乐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南音作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但在新媒体环境下却面临着推广难的问题。现主要分析南音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下南音的推广对策。

南音,又称“弦管”,是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民间音乐。南音的起源暂无明确记载,但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大多数学者认为其最晚产生于宋代之前。目前,南音还保留着很多唐朝之前的同名曲牌,以及“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演唱形式,同时还在唱腔中融入了古汉语的发音习惯。南音作为中国音乐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之一,其演奏形式十分独特,依照古例必先吹奏“指套”,然后唱散曲。横抱演奏的曲颈琵琶,十目九节的洞箫,二弦、三弦击拍板等也都因袭古乐器遗制。2006年,南音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音发展及推广现状

南音发展现状

自唐宋以来,南音经历了近千年的发展,其在发展过程中与闽南本土文化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现代的闽南南音。在近现代以前,南音的传播与发展大多都依靠人口迁移、海上贸易往来等方式,并逐渐传播到东南亚地区。随着南音在海外的传播,其成为许多华人华侨凝聚情感、维系乡情的重要精神纽带。21世纪,南音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南音这一历史悠久、独具音乐文化魅力的艺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先后被认定为市级、省级、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2009年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南音在各方力量的保护下稳步向前发展。

南音推广现状

目前,南音的推广方式以馆阁演出、乐团活动、社会性演出、进校园等传统传播方式为主。单纯的舞台表演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南音的“原汁原味”,但并不能向观众普及南音的基础知识,因此首次接触南音的人难免会产生一些排斥心理。讲解类型的推广活动虽然包含一定的科普和介绍,但在南音舞台演出知识的讲解上还有很大的欠缺,并不能很好地展现南音的独特魅力。传统的推广模式并不是完全不可取的,只是局限性太大,一方面演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另一方面其辐射范围有限,一个场馆所能容纳的人员十分有限,而人员更难以在特定的时间段大量聚集,传播推广力度不够。同时,可以进行演出的南音场馆基本上集中在闽南地区,因此辐射范围小。在政府等多方力量的支持下,南音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但还是难以超出闽南地区,其受众基本都对南音有一定了解,南音圈子的壁垒并没有打破。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逐渐被新兴媒体代替,其打破了原有媒介的边界及传统媒体对信息传播的垄断,使得信息传播途径更加广泛。但在新媒体环境下,相关部门应积极运用新媒体保护与推广南音。一方面,政府运用数字化手段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组织专家对南音现有的资料进行重新整理,开展相应的南音数字化工程,实现南音“指”“谱”“曲”的数字化,并通过二维码的形式进行曲谱推广。另一方面,社会机构应尝试互联网化的传播手段,多个南音团体已经搭建相关网站并开通新媒体平台账号,目前体量较大的网站主要是福建南音网和泉州南音网,网站内容主要为南音资讯、南音视频、南音曲谱等,基本整合了南音多方面的资料。除以上官方网站之外,也有部分乐团以及南音爱好者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账号等,例如厦门市南乐团、南音雅艺。在推广上,将南音与新媒体相结合,采用更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传播方式,但从目前的传播效果来看,南音与新媒体虽有结合但并不深入,因此推广效果甚微。

南音新媒体推广存在的问题

为了使南音获得更好的推广效果,首先需要找出南音在新媒体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推广力度不足,基础建设不完善

目前,运用新媒体手段推广南音还存在推广力度不够,缺乏系统传播,媒体利用率低,对相关网站和网络平台的基础建设不足等问题。通过网络搜索可以看出,目前南音的相关网站主要是福建南音网和泉州南音网,泉州南音网以曲谱介绍为主,并没有关于南音知识的深入介绍,仅能作为资料库使用。而福建南音网综合信息虽然相对全面,包含了南音所涉及的相关资讯、乐曲等,且板块分布较为清晰;但整体的视觉体验效果较差,页面转换、选取文章等流畅度低,甚至会出现网页错误的情况,部分介绍和教学视频需要付费注册会员才可以观看,这给很多想要了解与学习南音的人造成了阻碍。

在新媒体热门平台中,虽然基本都能搜索到有关南音的账号,但整体体量较少,而且推广质量参差不齐。微博、抖音平台的操作相对来说更加便捷,有关南音的账号也比其他平台多一些,但由于缺乏运营经验,账号定位不准确、内容不垂直,再加上运营成本等问题,导致推广力度有限,推广影响力整体偏低。例如,福建南音网的微博账号自2011年开通后,到目前为止粉丝数量才刚刚过千,虽然发布了704条微博,但转评赞只有1258个;其他乐团或个人的账号互动信息更少。总体来看,南音推广虽已接触各大网络平台,但在媒体利用率、平台基础建设上还有一定的欠缺。

推广内容缺乏创新

首先,从南音本身来看,一方面,传统南音表演大大保留了古时的唱法,其曲调十分悠长缓慢,现代年轻人接受起来会有些吃力;另一方面,南音是用闽南语演唱的,但目前闽南地区有很多人并不懂闽南语,非闽南地区的人在听到晦涩难懂的歌词及拖长的发音时,则更加难以理解。

其次,在推广内容上,通过在各大平台搜索南音的推广内容可以发现,宣传南音的内容单调,基本上都是演出信息、新闻稿件等,内容循规蹈矩,很难引起不了解南音的人的兴趣,也就错失了推广南音的机会。厦门市南乐团的微信公众号相较其他账号,内容相对丰富,有相应的科普文章和视频,但其推广力度不够。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视觉往往先于听觉,动态比静态更有优势。南音在视觉传播方面十分薄弱,搜索南音相关的图片,大多是演出图、乐器图,且部分照片老旧。在动态影视方面,从抖音平台来看,相关账号发布的内容大多是新闻稿、新闻视频以及少部分演出视频。南音除了运用各大网络平台进行内容输出,运用科学技术进行曲谱收集之外,基本没有其他数字化的创作内容。目前,关于南音的线上展览只有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线上VR全景展,南音仅占其中一个小板块,人们只能进行简单的浏览。虽然在推广南音的过程中要尽量保留其文化特征,但在传播营销内容上却不能一成不变,只有创新营销内容才能使南音快速实现有效推广,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推广深度尚浅

南音作为现存乐种中最古老的传统音乐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目前,南音推广内容大多停留在表面,只是进行单纯的舞台展示,几乎没有提及南音的文化内涵。虽然内容发布次数频繁,但深度不足,出现了多而不精、重量不重质的情况。一些关于南音的影视作品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对南音文化底蕴的挖掘力度不够深入。

南音新媒体推广发展建议

南音是中国音乐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闽南地区宝贵的传统音乐,是维系海外华侨华人与家乡的精神纽带。因此,对南音进行推广是非常重要的,与新媒体结合有利于南音的传承与发展。

加大推广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新媒体有利于扩大文化传播范围,加快信息获取速度,丰富传播内容。因此,首先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只有信息完整、操作便捷、视觉体验感好的平台才能吸引更多人。就福建南音网而言,该网站需要根据现代审美重新设计,并对网站页面转换进行再升级,使其操作起来更加便捷;同时网站可以免费开放部分教学和经典曲目视频,吸引更多的受众,让其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南音。

一方面,需要大力扶持南音现有的相关自媒体账号,鼓励南音艺人与爱好者在各个新媒体平台注册账号,同时进行资源整合,打造网络宣传新阵地。另一方面,明确各平台现有账号定位,完善内容策划,开发与南音相关的小程序、手机App等。

充分运用新媒体,打造线上线下互动推广模式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出现使文化传播更具广泛性、精准性、多样性、互动性等特征,这给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优势。因此,应广泛运用新媒体扩大传播范围,给南音的传播提供有力支撑。例如,在音乐类推广平台上,大力扶持传统音乐,设置传统音乐相关板块,使用大数据技术对受众进行数据分析,对对南音感兴趣的受众进行精准推送,最大化地吸纳受众,进行高质量的推广。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

以苏州评弹为例,电影《金陵十三钗》中有一段苏州评弹在网上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激起了人们对苏州评弹的兴趣;与此同时,在线下场馆举行多次演出活动,帮助人们认识与了解苏州评弹,形成了良好的传播循环,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推广效果。此外,苏州评弹自媒体人以直播的形式进行线上点曲演绎,弥补观众不能到场观看的遗憾,让更多的人感受苏州评弹的魅力。苏州评弹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推进线上线下互动,打造推广矩阵的模式对南音的传播与推广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立足于南音文化,创新传播内容与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包含着传播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双重创新,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历史性总结,也明确了推动传统文化传播发展的方向。南音要想获得更多的关注,就需要考虑如何迎合年轻群体,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与现代流行文化相结合。例如,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有南音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作品《百鸟归巢》以及年轻南音传承人郑明明与乐队合作的《直入南音花园》,他们将传统南音与流行元素相融合,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让更多的人了解南音并喜欢上南音,这极大地促进了南音的传播。

此外,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相关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已经养成了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往往会选择浏览视觉体验感良好的信息,因此南音的传播与推广要充分利用热点事件以快速抓住人们的眼球。如可采用先吸引后深入的方法,即先借助新媒体平台推送趣味故事、动态海报等符合时代特点的内容,吸引受众的注意,再推送与南音相关的知识,并引导受众二次传播,进而提高传播效率。

探索南音文化,挖掘推广深度

新媒体环境下,不仅要彰显南音的魅力,还要展现传统音乐的文化底蕴,挖掘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对南音IP的探索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IP是指无形的、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资产。非物质文化遗产IP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且其生命周期较长,可以进行长期探索。南音IP的开发可以很好地凝练南音文化,将南音文化进行符号化的转变,从而开发相关产品以满足不同受众的多元化需求,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形成动态传播链。南音具有民族性、综合性和地域性等特征。因此,在平台内容推广、数字博物馆开发方面,应深度挖掘南音的文化价值,传播有文化深度的内容。

传统文化应随着时代的发展找寻新的出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虽然给传统音乐带来了冲击,但也给传统音乐推广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南音应打破原有的传播形式,借助现有的技术与渠道,扩大传播范围,重焕生机,从而实现传承与发展。

【编辑:史偌霖】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网站处理,谢谢。
南音传唱:唐宋大曲,当今之音
政策法规
综合资讯
乡村振兴
乡村产业
牧林水事
农事百通
文化产业网
智慧中国
村委主任网
心领航
近年来,“云养经济”领域违法犯罪活动高发,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发展农业产业的幌子,将正常的农产品种养、销售包装为投资融资活动,借助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侵害公众合法利益,损害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云养经济”领域欺诈活动主要有三大特征:一是以“农业+科技”...
2025-2-5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主要内容如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有...
2025-1-23
(2024年12月30日) 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迫切要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为加快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保障老有所养,让全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2025-1-9
立春时节,黄淮海主产区迎来冬小麦春季管理的关键期。为有效应对近期降温天气给冬小麦带来的影响,主产区分类施策,抓好冬小麦田管。 眼下,河北正组织农技专家为全省3300多万亩冬小麦开展早春田管技术指导。馆陶县入冬以来一直缺少有效降水,土壤较常年偏旱,这两天突遇大幅降温,寒、旱交加,容易形成小麦冻害。为此,农...
2025-2-5
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日前介绍,近日印发的《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等4方面重点任务,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到2035年,美丽乡村基本建成,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为建设美...
2025-2-3
新春佳节,全国各地兴起各具特色的传统大集。尝美食、买年货,怀揣着对新年的期盼和喜悦,群众涌向一个个充满年味的乡村大集。 乡村大集洋溢着满满烟火气。 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农贸市场张灯结彩,年货琳琅满目,行人摩肩接踵,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处处洋溢着过年的喜庆气氛。“很喜欢赶集办年货的热闹劲儿,...
2025-1-31
日前,由团省委、省农业农村厅、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长安银行共同主办的“乡创团团帮”成果汇报展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交流活动在西安举行。 活动中,与会人员赴西安市鄠邑区栗峪口村实地观摩共青团助力青年乡村创业示范点,集中参观了“花蕾计划”项目帮扶成果展。省青年创...
2025-2-5
淄博以好项目留住好青年,以好青年助力好项目 新政30条推动“能人治村、青年强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1月17日,淄博市委组织部牵头印发《关于推动“能人治村、青年强村”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双人双村30条”)。新政共计30条,从多个维度激励广大能人和青年回村任职创业、谋发展促振...
2025-1-24
岁末年初,东山岛却有着别样的冬日风情。渔村里,海货交易热闹非凡,渔民们的笑容质朴温暖。 “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会有更加火热的生活。”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山考察时说道。 乡村振兴,关乎民心。去年来,福建省纪委监委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深化运用...
2025-1-21
经省林科院专家持续近一年的鉴定、论证,确认野生红花油茶在江西境内的天然分布区域扩大,由此前学术界及官方认定的武夷山脉、怀玉山脉向罗霄山脉扩展,刷新分布记录。 据介绍,自去年3月以来,在全国油茶产业重点县永丰境内,与井冈山相连的上溪、沙溪、石马等7个南部山区乡镇陆续发现油茶新物种即野生红花油茶(学名浙江...
2025-2-5
药田里种出新希望
正月初五迎财神,山西省五寨县胡会乡大胡会村村民任巧英家里一派“热气腾腾”:一家人围坐炕头,吃着团圆饭,唠着药材账。 “以前种玉米,一亩地收入一千一二百块;这两年开始种黄芪,一亩地能拿到两千块钱。”54岁的任巧英说。 2017年,乡里新成立的一家中药材公司发布了种植黄芪的招工需求,还承诺农...
2025-2-3
春节临近,延安苹果进入出库、销售高峰。 智慧物流中心里,苹果“一箱一码”整装待发,让消费者吃得新鲜、吃得安心;深加工车间里,苹果被“吃干榨尽”,转化增值。土塬塬、山窝窝里,喜悦挂在果农、果商的脸上。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0月在陕西延安考察时指出:“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
2025-1-24
从省水利厅获悉,去年全省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1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有力拉动了投资增长。 冬日暖阳下,位于保定高碑店市的兰沟洼蓄滞洪区项目建设正酣。记者在兰沟洼蓄滞洪区东务分洪闸建设现场看到,运送土石方的车辆来回穿梭,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闸室钢筋绑扎、模板架设、测量等工作。 兰沟洼蓄滞洪区位于大...
2025-1-23
为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进一步转变生产方式,壮大养殖加工规模,省农业农村厅近日发布《关于推进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10条关键举措,推进我省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 壮大产业规模,打造黄羽肉鸡产业集群,支持规模化蛋鸡基地建设,扩大蛋鸭笼养基地规模,加快发展特色家禽生产。到2030年,全省家禽综合...
2025-1-21
近日,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省推进“三北”工程区林牧业协调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深入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不断加强林草资源保护,统筹解决好林牧矛盾,持续巩固国土绿化成果,有效提升“三北”工程建设成效。 《方案》提出,高质量实施“三北”工...
2025-1-20
1月23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寒潮影响,预计1月23—27日,我国将有大范围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大部地区气温将先后下降8—12℃。由于前期温度较高,本次降温幅度过大,可能对蔬菜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为积极做好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确保蔬菜生产安全稳定,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
2025-1-24
去年12月上旬以来,华北、黄淮及西北东部无有效降水,大部气温偏高0—2℃。1月10日全国土壤墒情监测结果表明,北方麦区大部土壤墒情适宜,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黄淮南部、甘肃陇东和陕西渭北旱塬局地麦田墒情不足。西南及长江中下游局地墒情不足,江汉大部秋冬连旱。目前,北方大部地区冬小麦处于越冬期,生长相对不活...
2025-1-21
进入严冬,部分地区持续低温寡照和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风险加大,为提前应对、主动防范灾害性天气对蔬菜生产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研究提出冬季蔬菜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 一、防范应对持续低温寡照天气 (一)选用抗逆品种...
2025-1-9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2月2日16时11分,2025春节档总票房(含预售)突破69亿,再创新高。 今年春节档集结六部国产影片,涵盖神话、战争、喜剧、悬疑等多元类型。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分列票房榜前三位。  
2025-2-3
领跑春节档 《哪吒2》折射中国动画电影崛起
2025年1月29日,一名观众在北京天天中影汇影院大堂的自助取票机上取电影票。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上映4天票房突破20亿元,刷新多项国内电影影史纪录……中国国产动画电影《哪吒2》强势领跑春节档,实现票房口碑双丰收。 5年前,《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1》)曾获得50亿元的票房奇迹,并在观众的高口...
2025-2-3
拜年,有哪些大讲究?
拜年,是中国传统习俗 大年三十吃饺子、拜年领压岁钱、回娘家、迎财神…… 这些是刻进中国人骨子里的仪式感 即使历经千年岁月流转 拜年在一代一代华夏儿女传承中 从未间断 蒙曼说 “现在过年的这些传统礼仪 基本上是宋朝以后形成的” 拜年,有啥讲究? 又承载着什么文化底蕴? 新华访谈专访中央民族...
2025-2-3
记者从山西省统计局获悉,山西省2024年天然气总产量达166.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8%,年度产量创历史新高。 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山西拥有丰富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目前,山西省进行工业规模开采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包括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煤层气,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在位于山西吕梁山区的临兴气田...
2025-2-3
邂逅冰雪之约 点亮冬日经济
  滑粉雪、观雾凇、泡温泉、赏冰雕……赴冰雪之约、享冬日欢乐,正成为更多国人“闹新春”的新选择。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美景怡人、科技赋能、文化助力,“热力十足”的冬日经济,让这个冬天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冰天雪地“热&rdquo...
2025-2-3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近日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钢铁行业重点统计企业吨钢取水量2.33立方米/吨,同比下降0.81%;排水量同比下降10.3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16.91%、19.52%、33.12%,钢铁行业环保指标持续改善。 数据显示,2024年,钢铁行业重点统计企业吨钢综合能耗549.68千克标煤/吨...
2025-1-31
春节期间的赤峰,处处洋溢着喜庆与祥和的气氛。在这个假期,观光农业游成为大家欢度新春的新选择。 “这是什么品种?”“这盆花多少钱?”“能开多长时间?”大年初二,走进位于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三眼井村的红山花卉市场,游客在摊位前咨询的声音此起彼伏。 蝴蝶兰、茶花、仙客来…&h...
2025-2-5
“村村幸福照” 照出新春美好祝福
春节临近,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启动“村村幸福照”摄影志愿服务,累计组织20余位摄影爱好者,为300余位群众免费拍摄全家福,送上新春祝福。 摄影爱好者们来到郑家镇大集,为摊主们拍摄人像,并把装裱好的照片赠予他们留作纪念。 摊主们拿到裱好的照片非常开心,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照片,是他们生活的生动记录...
2025-1-31
特色产业扮靓乡村振兴新画卷
这里是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的一处种植基地。这片曾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土地如今兴起了特色水果“种植热”,草莓、蓝莓、串番茄等特色水果产业蓬勃发展,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拓宽了渠道。 截至目前,包括特色水果、设施蔬菜等在内的各类果蔬种植面积在定西市安定区已达21.7万亩。草莓、蓝莓等特色水果...
2025-1-31
如何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韧?如何在逆境中不仅不被击垮,反而从中获得成长?这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课题,也是整个社会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 心理韧性,作为一种在压力、挫折和逆境中迅速恢复并从中成长的能力,正是我们应对变化的关键。它不仅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在人类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 “韧&rd...
2025-1-31
□王淑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苑宁宁/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在阳光灿烂的春日里,校园本该是青春与欢笑交织的乐园,然而,河北邯郸却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暴力事件。2024年3月10日,三名初中生残忍地将一名同学杀害,并将尸体掩埋在蔬菜大棚里。这起案件震惊了社会,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犯罪嫌疑人心理素质极强...
2025-1-31
如果你的孩子不小心做了“显眼包”,没关系,他不是在出丑,也许会赢得更多人的喜爱。 成就突出、几近完美的人不一定受欢迎,而经常出糗、搞怪的人反而更容易收获大家的喜爱。这是为什么呢?1966年,为了研究人际吸引力和人们对他人表现的反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设计了一个“出丑实验&r...
2025-1-20
2/3 国产大片集结春节档 电影票房再创新高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2月2日16时11分,2025春节档总票房(含预售... [详细]
2/3 领跑春节档 《哪吒2》折射中国动画电影崛起
领跑春节档 《哪吒2》折射中国动画电影崛起
2025年1月29日,一名观众在北京天天中影汇影院大堂的自助取票机... [详细]
2/3 拜年,有哪些大讲究?
拜年,有哪些大讲究?
拜年,是中国传统习俗 大年三十吃饺子、拜年领压岁钱、回娘家、... [详细]
2/3 立春:东风解冻意 草木感春声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当第一缕春风拂过大地,立春如同大自然的使... [详细]
2/3 文化年味浓助力新春消费热
文化年味浓助力新春消费热
逛博物馆、体验地方民俗活动、尝试非遗手工艺制作…&helli... [详细]
1/31 “春节档”火爆,带动文化消费热力十足!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1月31日13时15分,2025年度电影票房(含预... [详细]
1/30 2025年总台春晚获专家肯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在内容创新、美学表达、文化... [详细]
1/30 国家文物局:加强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家文... [详细]
1/22 对话高颖:用数字艺术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对话高颖:用数字艺术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用数字艺术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详细]
1/22 土味“显眼包”!绵竹年画里的风土人情
土味“显眼包”!绵竹年画里的风土人情
新华社成都1月22日电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色彩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