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结晶,对我国社会文化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深刻的内涵,将其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中,可以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现分析群众文化活动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求为相关单位提供一些参考。
当今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成为重要的娱乐形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演变,承载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含语言、文字、人文观念、民俗文化等,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分割的内容。因此,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先进理念,将其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中,在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群众文化活动特征
群众性
群众文化活动在人民群众中不断发展壮大,其主要功能是满足基层群众的娱乐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因此群众文化活动在主题、形式等方面致力于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工作人员要坚持迎合群众喜好,特别是审美文化爱好,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系列活动,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给群众生活增添更多乐趣。
服务性
组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基层社区的诉求和需求,从这个角度看,这些活动都具有公益性与服务性的特点。相关单位可以按照民众的日常生活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基层民意确定群众文化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必须注意的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设计中不能含有太多的商业成分,专业人员在组织群众活动的过程中,应倾听民心,了解民意,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
自觉性
大众对参加群众文化活动有着明显的自觉性、自主性和自愿性,这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特征。尽管参与群众文化活动难以为自身带来切实的物质利益,但群众也会依据自己的需求及文艺才能,自觉参与到群众文化运动中,无形中成为传播优秀文化的使者和载体,在潜移默化中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至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同时也达到了愉悦自我、强身健体的目的,这说明群众文化活动并不是一种强制性的活动,它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的自觉参与和对自我意愿的满足。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设计此类活动时,应坚持以群众文化活动为依托,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更好地扩大活动参与面。
群众文化活动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首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日益普遍。因此,有必要继承这些先进理念,充分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进一步促进我国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创新发展。
其次,举办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提升社会风气。在群众文化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也反映了当代人对自己民族、国家乃至世界发展前景的深切感慨。光辉灿烂的传统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等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应更多地开展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宣传活动,增进人民群众对我国优秀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认识。
最后,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的人文关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要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满足群众的心理需求,就必须充分利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趋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深入挖掘和研究,探索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的新形式、新方法,不断改革创新。一是把开展“人文关怀”作为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呼吁全民参与。二是通过各种方式提高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认知和了解程度。三是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推广,让群众对文化有价值感,让群众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
群众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群众文化是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传播主流价值观、道德标准、理想信念的教育实践。”为了更好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必须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群众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如此,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群众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不论传承还是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的力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思想、理论、知识、技艺需要不断传承和弘扬,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重视弘扬优良传统德育精神这一重要方面。优秀传统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只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真正达到传承的目的。
群众文化活动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困境
在新时代背景下,不论优秀传统文化还是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都面临很大的困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具有丰富的生命力,可以极大地推动文化创新。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不断涌现,许多外来文化出现在年轻一代的视野中,造成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困难。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群众文化的内涵和形式都存在明显的问题,正在逐步向纯娱乐化发展。同时,文化传播方式也是现阶段文化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信息时代,文化交流活动的层次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覆盖面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丰富,不同文化形式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加剧。文化最基本的特征在于人,它的实际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有效参与和投入,目前人们更注重通过手机等终端获取所需的信息内容,使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度逐渐降低,极大地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群众文化活动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依托政策扶持,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多元化发展
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且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政府部门和民众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可以通过各种科学、合理、务实的政策,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夯实制度文化基础。为加大群众文化活动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地方政府部门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从自身做起,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发挥引领作用,同时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应借助网络和数字科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群众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带来更大助力,让群众文化活动突破时空限制,真正走进群众生活。比如,可通过建设数字化网络平台,举办多姿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项目,引导民众深入了解。也可为优秀传统文化创作定制影片,以全新的形式向大众介绍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加强对当代青少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深其对各种先进思想的认识与理解,主动领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自觉摒弃落后、腐朽文化。此外,政府部门在引导各级文化机构工作人员积极进行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也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积极传播主旋律,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坚定的文化信念。在举办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不要过于注重表现形式,有关工作人员要坚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同时将其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中,从而进一步实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形式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深入应用逐渐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定式,积极改进、优化优秀传统文化,使其跟上当今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只有切实加强新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才能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为文化建设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强化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不断地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有更好的认识,才能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因此,在群众文化活动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一是加强各级干部培训,组织领导班子学习优秀传统民俗节目,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强化先进典型示范引领,把好的经验传授给广大干部。三是组织群众开展民间文艺演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群众活动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人民群众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精神文化的追求。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前,要做好与广大群众的沟通交流工作,要将建设群众文化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合,并通过科学有效的组织形式,使群众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通过不断实践,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增强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拥护。因此,要想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民族团结进步,就必须增强人民群众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有力举措之一。可以开展弘扬中国精神的主题班会等活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加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从群众出发,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具有浓郁民族特色、时代气息、人民精神价值和道德情操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美好社会。
丰富、充实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蕴含着极为丰富和充实的内涵。群众文化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宣传方式,在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仍要着力提升群众文化品质,提升群众文化艺术素养,实现群众文化活动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为促进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应用,通过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和优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获得更多民众的认同和关注,这也是实现现代群众文化创新发展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因此,要充分挖掘大众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通之处,充分挖掘二者的本质,促进现代群众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只有积极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者和拥护者,才能有效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群众文化的同步创新和发展。
推进群众文化宣传,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建设
好的文化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进步、创新的动力。要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向全社会进行推广,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宣传方面。政府要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学习、了解、传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二是传播方式上,传播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方向要符合大众审美,提高全民文化素养。三是宣传内容上,要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基础,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
综上所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国际文化交流互动日益频繁的今天,通过群众文化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势在必行。群众文化作为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精神文化,在社会和谐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因此,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开拓新思路,运用新方法,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中,带动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文化自信,为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