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长期以来基层党校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支持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服务能力偏低等限制条件,通过结合党校图书馆的实际建设发展情况,围绕重塑读者服务工作理念,建立馆际资源共享平台,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培育专业图书管理队伍四个层面,探讨新时期深化党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具体路径,以期为基层党校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提供参考。
基层党校图书馆建设面临的主要限制条件
党校图书馆基本概况
以黔东南州委党校图书馆为例,该图书馆所处区域为少数民族聚集地,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文化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该图书馆为全校干部职工开展教学科研、决策咨询等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是全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与新型综合智库。中共中央于2019年11月印发《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六十四条指出“党校(行政学院)应当重视图书馆(室)建设”,明确了图书馆建设在保障基层党校办学质量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对新时期党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深化及拓展提出了现实要求。
读者服务工作面临的限制条件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受传统“重藏轻用”办馆理念影响,黔东南州委党校图书馆在党校各级教学科研部门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领导层未能认识到图书馆在基层党校干部教育、业务指导、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工作开展中的重要作用,图书馆在开展读者服务工作时局限于提供原始图书与文献资料的借阅、收发、复印等单一服务,被动接收读者检索文献资料的请求,导致馆藏书刊资源利用率与使用价值偏低,且图书馆缺乏与当地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的交流及合作,造成大量馆藏资源闲置浪费,难以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资金支持力度不足
虽然近年来政府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但基层党校图书馆仍面临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黔东南州委党校作为财政全额补助事业单位,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2.5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36.8万元。受经费不足影响,黔东南州委党校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文献资源内容缺乏系统性与连续性,未能形成完整、体系化的知识系统,各类信息资源更新速度慢,难以保证及时录入时政热点资讯、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党校教学科研现状等相关信息,且藏书规模有限,种类分布不均,无法为党校教学、科研及决策咨询提供优质服务。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在国家积极推进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背景下,党校图书馆积极开展馆藏数字化工作,在数字阅读、数字服务等方面作出有益探索,然而在数字图书馆与资源建设上仍依赖于第三方机构提供有限服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现已完成大部分图书资源的录入,但仍有部分书籍尚未录完,或存在资源录入完毕,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导致自动化系统无法真正投入使用,各项基础设施与图书资料未能得到及时更新与补充,影响馆藏结构的均衡性及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馆员服务能力有限
一方面,图书馆在基层党校被划归为教辅部门,各项管理制度、激励机制不健全,局限于以人工操作形式提供借阅等低层次服务,较少涉及报道、编译、决策咨询、电子阅览等服务领域,未能紧密结合党校读者需求提供高质量、针对性、前瞻性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图书馆管理队伍专业性不足,部分馆员、管理人员由行政岗位及其他岗位人员兼任,在专业能力、信息化素养及服务意识等方面呈现出严重短板,且其缺乏工作热情与主动服务的意识,自身业务技能与服务水平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由此影响图书馆整体工作效率与读者服务质量。
新时期深化党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具体路径
重塑读者服务工作理念,养成主动服务意识
树立主动服务理念
“十四五”以来,文化竞争成为地区之间竞争与发展的主题。图书馆在党校教学、科研、决策等环节中的作用日渐突出,这要求党校领导层主动变革传统办馆理念,基于“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明确党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党校学员,全面梳理各级领导干部的学习工作需求,通过信息筛选、整理、分类与加工,为学员提供针对性、高价值服务。同时,图书馆应面向基层党校学科基本建设情况,建立兼具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与党校自身价值属性的信息数据库、资源库,密切结合党校读者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提出的信息服务、课题研究等需求,主动参与到教学、科研前端环节中,了解相关项目涉及内容、研究进展、具体范围等信息,有针对性地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检索、筛选与整合,提供预约式服务、跟踪式服务、定制化服务等多种信息服务模式,将图书馆中高质量、完整性高的文献资料及时传递至读者端,借此进一步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价值。
创设开放服务模式
一方面,党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具备前瞻性服务意识,明确图书馆服务对象的实际教研工作需求,主动根据党和国家最新方针政策梳理馆藏文献及信息资源,提高读者单次检索结果的完整度与准确率,保证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提高读者服务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党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还应自觉打破原有图书馆封闭式的管理理念,借鉴州级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与发展经验,拓宽党校图书馆内容推广与宣传渠道,以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推出主题展览、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在图书馆现有信息化平台中开设党史、革命史、人物传记等专题内容模块,在各内容模块之下附相关学习材料及图书资源,精选黔南红色文化、当地杰出英雄人物的相关文献资料,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面向新时期形成思想、政治、行动等层面的自觉,借此进一步巩固党校教育成果,满足不同学员的知识拓展与学习发展需求。
建立馆际资源共享平台,优化馆藏资源配置
推广馆际协作机制
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党校图书馆要主动变革传统孤立的管理与发展模式,与地方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建立沟通协作机制,由上级党校牵头成立党校图书馆联盟,整合各级图书馆资源,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以馆际资源共建、共享为主题,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类人文社会科学、党史等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此基础上,基于党校图书馆属性特征,在平台内部开设专门学科数据库,根据党校不同学员的研究范围、所属学科等情况建立针对性读者服务机制,为读者提供24小时嵌入式信息服务,打破以往图书文献资源获取的时空局限,最终形成特色图书馆品牌,满足读者个性化信息需求。
系统整合内外资源
一方面,为弥补党校图书馆资金投入不足的短板,应充分利用馆际协作机制提供的各类图书及文献资源丰富现有馆藏资源,依托前期周密调研工作掌握合作对象的馆藏资源存量、结构、特征及其优势,从中选择自身所需的资源完成置换,实现互惠互利目标。同时,党校图书馆应树立知识产权、信息产权保护意识,主动利用“互联网+”身份认证、网络防火墙及监控保护馆藏资源,协调电子出版物与印刷文献间的配置比例,拓宽图书馆读者服务渠道。
另一方面,党校图书馆需严格把控资金使用关,秉持专款专用原则设立专项资金,编制图书采购预算,加大图书资源购置力度,改善办公条件,并鼓励社会团体组织及企业参与到党校图书馆建设工作中,更好地丰富馆藏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与此同时,应对内盘活现有馆藏资源,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读者需求进行调研,核对馆藏资源情况,填写缺书登记单,广泛收集读者提交的图书资源购置意见,在此基础上编制书籍、文献资料的订购计划,并与图书出版社、发行单位等建立长期合作,争取最低折扣,简化中间环节,保证馆藏资源能够满足党校教学、科研及咨政等实际需求,提高有限经费的利用率及馆藏资源质量。
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广移动服务模式
完善硬件设施
一方面,现阶段国家标准对公共图书馆的馆舍面积、新增图书及期刊数量、读者数量等提出了严格要求,基础硬件设施建设不足成为制约电子文献资源录入率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党校图书馆要积极优化现有馆舍格局与办公条件,针对馆舍布置格局、占地面积、灯光照度、室内温湿度、书刊摆放顺序、文献资料借阅规则等建立标准化管理制度,秉持人性化服务理念,设置读者休息室、学术研讨间、电子阅览室等专门功能分区,在各办公区域内完善打印机、饮水机等基础设施配置,借此完善图书馆的基础服务功能,为提高读者到馆率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完善自动化管理基础设施。鉴于现阶段部分党校图书馆在自动化建设环节存在部分书籍尚未完全录入的情况,因此图书管理人员要系统整合馆藏纸质图书与电子文献资料,按I类、K类、B类、G类的分类标准完成资源分类,根据不同文献借阅率与读者需求量编制分批录入计划,合理设计书籍、文献录入的优先级,在丰富党校图书馆现有文献资源的基础上满足读者借阅需求。在此基础上,引入集群服务规则与物联网建设理念,提高馆际资源互传与流通效率,将专项资金用于引进无人值守书房、数字阅读机、流动图书室建设环节,更好地满足不同读者的学习研究需求。
优化数字资源配置
在“互联网+图书馆建设发展”背景下,移动服务模式逐渐在读者需求中占据声量高地,因此党校图书馆应主动响应读者需求,在现有纸质书籍、文献录入的基础上持续推进馆藏资源的数字化、移动化建设,在党校范围内扩大WiFi网络覆盖范围,使读者在校园内的任何方位均可依托智能设备登录移动图书馆与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同时,建立移动图书馆系统与党校校园网及其他管理系统的连接端口,充分利用校园网与微信群等渠道宣传最新书刊、文献资源到馆时间、馆内资源存量等信息,保证读者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图书馆各项资源的变化情况,满足读者需求,提高馆藏文献资源利用率。此外,还应利用“互联网+”平台上传电子借阅系统操作说明、网络信息检索技巧培训等资源,引导党校学员掌握数字资源以及移动图书馆使用技巧,使读者与图书馆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关系,提高读者满意度。
培育专业图书管理队伍,加快服务成果转化
加强图书管理队伍建设
为满足新时期基层党校在职领导干部与青年干部学员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基层党校图书馆可围绕以下方面加强工作队伍建设。
首先,加强图书管理人员党性教育,定期开展集体学习活动,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党章与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自觉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开阔自身知识视野,提高理论水平,培育正确的价值观与责任意识。
其次,严格建立岗位职业技能与业务综合素质培训机制,保证图书管理人员具备相关学科管理知识,为在职人员提供继续教育、业务培训等,并建立岗位轮换制、拓展学习制等制度体系,引导全体工作人员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独立完成相关文献资料采集、筛选、鉴别、审核、推送等工作任务,为党校学员提供高质量信息服务,提高在职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再次,完善党校图书馆人才选聘与引进机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人才队伍建设理念,与上级党校、地方政府协调推行高素质人才引进政策,与地方高校联合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吸引政治学、经济学、公共管理、法学、计算机等各专业人才扩大现有工作队伍,并采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考核激励等多种形式提高图书管理队伍活力,优化职工队伍结构,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最后,健全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机制,引导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党校中选拔优秀典范开展工作经验宣讲活动,培养图书管理人员具备过硬的职业道德修养、自律意识与奉献精神,进一步依托思政工作发挥联动作用,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其职业认同感,提高读者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推动服务成果转化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聚焦决策服务维度,整合馆藏资源,建立特色资源库及数据库,根据领导干部的决策将相关文献资料整理成专题及分录,对党校教研人员的各类课题研究成果、科研成果、技术创新专利等进行全面收录,以数字资源形式录入平台中,并将专题会议记录、政府文件、科研报告、市场调研信息等文献资料分类上传。这样既能够满足党校学员的资源利用需求,为党校教研项目方案设计、案例式教学资源补充等提供资源支持,满足教学服务需求,夯实党校师资力量,同时也能够为地方党委及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提高党校图书馆综合服务水平。
通过结合《条例》最新修订背景与党校图书馆实际建设情况,明确党校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思路,依托领导层工作理念的重塑肯定图书馆在党校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借助馆际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解决资金投入、资源配置不足问题,凭借基础设施建设落地实现读者服务模式创新,并基于专业管理队伍建设加快服务成果转化。未来还应面向服务智库建设要求,积极引进5G、RFID、云服务等先进技术,探索VPN总分馆共建共享模式,引进业务自动化系统提升服务效率与管理智能化水平,为党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及转型发展提供良好示范。
参考文献
[1]李怡慧.基层党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智库时代,2020(14):19-20.
[2]田习忠.基层党校图书馆自身建设面临的挑战及解决路径[J].区域治理,2021(35):134-135.
[3]刘文璐.基于服务创新的党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和功能拓展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图书情报,2022(04):39-41.
[4]关建军.新时代基层党校图书馆建设刍议——以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为例[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20(01):53-56.
[5]段亚妮.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图书馆的发展路径[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40(0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