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图书馆中的图书种类十分丰富,数量非常庞大,合理利用和开发这些图书资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读者文化素质的提升。因此,图书管理人员要不断优化和革新图书馆服务模式,切实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现简要分析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的开发和利用现状以及图书资料合理开发和利用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公共图书资料开发和利用的创新途径。
图书资料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见证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成就。因此,对图书资料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能够准确发现社会发展规律。同时,科学开发和利用图书资料还能够为读者获取知识提供有效平台,让读者能够快速查找所需信息,高效解决问题。对于图书管理人员来说,其不仅需要对图书资料进行合理分类、整理以及保管,同时还应该做好图书资料的开发和利用工作,更好地突显图书资料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图书资料的价值分析
图书资料主要指的是存放在图书馆中的纸质资料,包括图书、绘画、报刊等。从现阶段来看,图书资料可以为人们开展科研、写作或者教学等活动提供参考资料,这也是图书资料参考性的主要体现。也就是说,从人们使用图书资料的方式来看,主要体现的是图书资料的参考价值和工具价值,这种价值是伴随图书资料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同时,图书资料又属于出版物,是文字和图像有机组合并呈现在纸质载体上的一种资源。图书资料利用“文字+图像”的方式,不仅记录了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史,更是各种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与自然和社会友好相处的真实记载。从这个角度来看,图书资料是人类发展资料的工具性、史实性以及事实性传承。图书资料突出的时代性和传承性价值,促使其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其内容的史实性和事实性特征,赋予了其丰富的文化价值,这也恰恰成为现阶段图书资料最具开发和利用意义的价值。
随着图书资料参考价值、工具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的不断凸显,图书资料的附加值逐渐增加提高。首先是文物价值。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图书保存手段和技术的限制,历史上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图书资料逐渐减少,特别是一些经典书籍,能够保存下来的就更少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部分图书资料成为一种稀缺品,加上这种历史性图书资源是不能再生的,因此赋予了其一定的文物属性,也就产生了文物价值。其次是版本价值。图书信息的独特性以及版本的稀缺性,无形中提升了图书的版本价值,随着版本的减少和产生时间的增加,其版本附加值也会随之增加。如果版本信息在现阶段具有较高的实用性,需要再次印刷,那么版本的附加值就会更高。当今社会对这一图书信息的需求越多,这一版本的重复印刷率就越高,印刷数量也就越多,相应的图书资源的传播范围和速度也就更快,获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就会越理想。
综上,我们可以认为图书资料是由于自身的参考价值、工具价值、文物价值以及版本价值最终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由此可见,图书资料具有非常高的价值,这种价值一方面来自资料本身内涵的丰富性,另一方面来自图书资料的外在表现形式。图书资料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知识,还有效提升了人们的审美,可以说是一座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文化资源金矿。尽管现阶段人们已经加大了对图书资料的生产和保护力度,但是图书资料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
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在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对图书资料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图书馆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更是公共图书馆的价值所在。但是,公共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图书资料开发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图书的利用效率较低,书刊类型较为集中。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的平均利用率大约为30%,并且只有部分书籍的利用率较高,较为珍贵的古籍或外文图书的利用率普遍较低,只有部分科研或者教育工作者才会进行查阅[1]。当然,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有图书馆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发展、历史因素以及读者自身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藏书种类、数量、结构以及形式等均有所改变,但是图书资料的开发利用效率仍然较低。
(一)图书数量和种类不能完全满足读者需求
读者阅读书籍的目的是获取所需信息,这同样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如果读者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所需资料,或者获取的资料信息缺乏时效性,那么就会给读者带来不好的阅读体验。现阶段,我国许多图书馆在采购图书资料的时候,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较为流行的中文书籍,对外文或古籍的重视程度较低。同时,图书馆中经常出现多名读者同时借阅一本或者一类书,而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在数量和种类方面不能有效满足读者需求的情况。
(二)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不完善
通常情况下,公共图书管理人员都将管理工作的重心放在图书资料的搜集和保管上,尤其重视对图书资料借阅情况的记录和核对,如收录日期、类别归属以及保存现状等。但是,图书资料的作用和价值在于读者使用,而不是珍藏。因此,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点应该是为读者提供更为全面的图书资料[2]。但是,当前部分图书馆为了减少图书资料的丢失,将一些较为重要的文献资料收藏起来或者放到读者很难接触到的地方,影响了图书利用效率,导致图书价值不能充分发挥。
(三)忽视对现代化信息手段的应用
在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的管理过程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图书管理质效,还能够完善和丰富图书资料,增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动力。但是,现阶段我国部分公共图书馆并没有充分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导致图书资料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使用的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影响图书资料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同时,公共图书馆有大量图书资料,但其没有重视文献检索技术的合理应用,导致其图书资料检索方式相对落后,读者在检索所需图书资料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加上图书管理人员主动深挖图书资料的意识不足,严重影响了图书资料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造成图书资料的浪费。
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图书资料是读者实现信息共享和交互的主要渠道。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知识学习不再是一种机械式任务,反而逐渐成为人们娱乐消遣的一种方式,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图书资料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从时代发展角度来看,图书资料是人类文明的见证,人们通过阅读图书资料,能够不断丰富文化内涵,开阔自身视野,在将某些知识内化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持续性发展。从文明发展角度来说,图书资料对社会文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人们通过总结图书资料中的宝贵经验,指导社会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然而从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总结中可以看出,当前图书资料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图书管理效率低下,还影响着图书资料对社会发展引导作用的发挥。图书资料是无形社会资产的外在物质形态,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和文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图书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图书资料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充分发挥图书资料对社会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读者文化素养的提升,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途径
(一)对图书资料进行合理分类
在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图书资料的分类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图书资料的开发利用效率,管理人员要对图书资料进行合理分类,以有效解决图书资料查阅困难的问题。同时,在对图书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客观性和逻辑性原则,注重历史资料的连续性,这样才能充分突显图书资料的价值,为图书资料的更好开发和利用夯实基础。此外,在对图书信息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应该自觉遵守相关法律规范,使图书资料的编目更加规范和科学。管理人员需要合理使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对图书资料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存储,为图书资料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支撑[3]。此外,在管理图书资料时,还应该积极创新和优化管理办法,将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进行结合,增强图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图书资料的使用效率。
(二)转变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理念
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我国各行业的应用日益深入,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各行业的发展,还促进了知识的更新换代。在这一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化建设需求,图书馆需要提高对图书资料开发和利用的重视程度。首先,应该积极转变图书管理人员的思想价值观念,促使其积极转变服务态度,从以往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提供服务,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还应该借助有效管理以及培训来增强图书管理人员的个性化服务能力和意识。其次,图书馆应该有意识地加强馆藏建设,促进图书资料价值的发挥。这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能够对图书资料进行合理分类和妥善保管,有效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再次,应该注重图书资料的完整性。这要求图书管理人员仔细核对和查看图书现状,一旦出现缺损,需要立即联系图书管理人员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保证图书资料的完整性。最后,应该加大对图书收集工作的重视,并对较为流行的新资料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在完善的图书管理体系的支撑下,实现图书资料的快速更新,提高图书开发和利用效率,助力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三)利用大数据技术合理分析读者阅读需求
大数据技术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利用信息化手段能够快速完成图书推介工作,让读者更好地进行图书查阅以及预约等,有效减少其在图书信息查询方面消耗的时间。1983年,美国基金会所完成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工作,该数字图书馆主要包括两个子系统,由于每一个子系统在数据的构成方面非常合理,因此其在高校图书馆得到了广泛应用[4]。信息化手段的深入发展,促使数字图书馆系统不断优化。借助完善的数据系统,一方面工作人员能够合理分析读者的阅读喜好和需求;同时能够在大数据技术的辅助下,更好地了解读者的图书借阅情况;还可以合理使用网络、聚类以及关键词等数据分析方法,掌握读者的阅读需求,让读者能够更快找到所需图书资料,促进个性化服务的高效开展。另一方面,工作人员能够借助图书资料的高效推介,为图书资料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有效途径,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集成化、智能化图书资料数据库
在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智能化、集成化图书数据库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图书管理人员需要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有效提升图书资料管理成效。为了真正满足读者对图书资料的需求,图书管理人员在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基础上,还应该做好图书数据库的分类工作,让读者能够轻松查阅所需资料,实现对相关资料的深度阅读,合理扩大阅读空间,促使图书数据库不断优化和创新。同时,图书管理人员还应该提高对图书资料开发和利用的深度,并积极为各类企业提供有偿服务,在保证企业信息可信度的基础上,促进公共图书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此外,图书馆还可以积极开展专业化管理,对各项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并将最终结果以有偿形式提供给相关企业,实现图书馆与企业的同步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人类文明见证和载体的图书资料不断增加,纸质图书的存储占比逐年提升。但是纸质资料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人工不断进行处理和干预,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力成本,还造成了纸质资源的浪费。因此,图书馆需要积极构建完善的图书资源数据库,一方面节约人力成本,另一方面促进图书管理工作的简化,有效提升图书管理质效。
(五)注重提升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
首先,应该加强公共图书馆的网络建设工作。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的更新交互提供了空间和平台,图书馆是实现信息交互的主要场所,因此需要抓住互联网信息交互的优势,将网络技术与图书资料进行有效结合,加强图书馆网络信息建设,切实提升图书信息的搜集和传输效率[5]。其次,应该有意识地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当前,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应用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要求图书馆不仅要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信息平台,还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宽图书馆的服务范畴,提高图书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构建个性化服务体系。最后,需要保证图书馆服务的高效开展。建立公共图书馆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和管理方式,加大对读者阅读需求的关注,促进信息化服务的高效开展,切实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信息化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多样化,能够借助各种移动设备进行阅读。在这种情况下,图书资料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成为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点。为了提升图书资料的开发和利用效率,图书管理人员需要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对图书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利用数据技术合理分析读者需求,构建集成化、智能化数据库,提升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突显图书资料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志霞.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探讨[J].参花(上),2022(09):98-100.
[2]吴芝君.浅析如何做好信息时代图书资料工作[J].文化产业,2022(03):91-93.
[3]曲亚文.“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有效性[J].黑龙江档案,2021(06):317-318.
[4]王静,陈英丽,范广.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路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09):159-161.
[5]张辉,吕振宇.高校图书馆音乐资料开发与利用分析[J].黄河之声,2017(19):105-106.